ob_flush/flush在PHP手册中的描述, 都是刷新输出缓冲区, 并且还需要配套使用, 所以会导致很多人迷惑…
其实, 他们俩的操作对象不同, 有些情况下, flush根本不做什么事情..
ob_*系列函数, 是操作PHP本身的输出缓冲区。
所以, ob_flush是刷新PHP自身的缓冲区。
而flush, 严格来讲, 这个只有在PHP做为apache的Module(handler或者filter)安装的时候, 才有实际作用。 它是刷新WebServer(可以认为特指apache)的缓冲区。
在apache module的sapi下, flush会通过调用sapi_module的flush成员函数指针, 间接的调用apache的api: ap_rflush刷新apache的输出缓冲区, 当然手册中也说了, 有一些apache的其他模块, 可能会改变这个动作的结果..
有些Apache的模块,比如mod_gzip,可能自己进行输出缓存,这将导致flush()函数产生的结果不会立即被发送到客户端浏览器。
甚至浏览器也会在显示之前,缓存接收到的内容。例如 Netscape浏览器会在接受到换行或 html 标记的开头之前缓存内容,并且在接受到 </table> 标记之前,不会显示出整个表格。

flush() 函数不会对服务器或客户端浏览器的缓存模式产生影响。因此,必须同时使用 ob_flush() 和flush() 函数来刷新输出缓冲。
一些版本的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只有当接受到的256个字节以后才开始显示该页面,所以必须发送一些额外的空格来让这些浏览器显示页面内容。
所以, 正确使用俩者的顺序是. 先ob_flush, 然后flush。
当然, 在其他sapi下, 不调用flush也可以, 只不过为了保证你代码的可移植性, 建议配套使用.
在IE 中,必须先输出256个字节,才起作用,如下代码:

function execte(){
echo str_pad(” “, 256);
for ($i=1;$i<10;$i++){
echo $i.”<Br>”;
ob_flush();
flush();
sleep(1);
}
}

我们来举一个运行效果非常明显的例子来说明PHP函数flush().

<?php
for ($i = 1; $i <= 300; $i++ ) print(” “);
// 这一句话非常关键,cache的结构使得它的内容只有达到一定的大小才能从浏览器里输出
// 换言之,如果cache的内容不达到一定的大小,它是不会在程序执行完毕前输出的。经
// 过测试,我发现这个大小的底限是256个字符长。这意味着cache以后接收的内容都会
// 源源不断的被发送出去。
For($j = 1; $j <= 20; $j++) {
echo $j.” “;
flush(); //这一部会使cache新增的内容被挤出去,显示到浏览器上
sleep(1); //让程序“睡”一秒钟,会让你把效果看得更清楚
}
?>

注:如果在程序的首部加入ob_implicit_flush()打开绝对刷新,就可以在程序中不再使用PHP函数flush(),这样做的好处是:提高效率!